地上的湿痕脚印无声地蒸腾着水汽,轮廓在逐渐模糊,但那份冰冷的触感却仿佛烙印在了我的视网膜上。
它来过。
就在我刚才全神贯注于爷爷的手札时,那个存在——或者说,小雅,亦或是井下的那位——就悄无声息地站在楼下,与我仅一门之隔。
我握着刻刀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,指节凸出。
恐惧依旧存在,像冰冷的蛇缠绕着脊椎,但一种被戏弄、被窥视的愤怒,以及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,开始缓慢地压过单纯的恐惧。
刘叔失魂落魄的模样在我眼前闪过,爷爷手札上那沉重的字句在脑中回响。
这不是意外,这是一场迟到了西十多年的风暴,而我,恰好站在了风眼之中。
我不能逃,也无处可逃。
这间纸扎铺,是我的牢笼,或许也是我唯一的堡垒。
深吸一口气,压下翻腾的心绪,我重新坐回床边,再次翻开了那本《阴扎手札》。
这一次,我不再是漫无目的地寻找,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——我要找到所有关于“镇煞”、“封禁”,以及应对“怨灵”的方法。
灯光下,那些竖排的、繁体的、时而夹杂着生涩术语的文字,仿佛活了过来,向我揭示着一个隐藏在平凡世界之下的、幽深而危险的维度。
手札中记载,阴扎一脉,核心在于“通”与“御”。
通晓阴阳之理,御使纸灵之力。
扎制的纸人纸马,并非死物,在特定的仪式和匠人的“灵性”灌注下,可以成为与灵体沟通的媒介、暂时的容器,甚至是守护的屏障。
而这一切的基础,在于“认料”与“绘符”。
认料篇 开篇明义:“纸为皮,竹为骨,线为筋,点睛通灵,赋形承意。”
不同的纸张承载灵性的能力不同,寻常的竹篾需以特定的药水浸泡方能坚韧且导灵,而捆绑用的丝线,更是忌讳颇多,颜色、材质、甚至缠绕的圈数,都暗合某种古老的契约。
爷爷留下的那几捆彩纸和竹篾,显然并非市面上的寻常货色。
我的目光落在手札中关于“护身纸扎”的章节。
其中一种名为 “守夜人” 的纸偶制作方法吸引了我的注意。
它不像童男童女那般精细,造型更为古朴抽象,近似于人形,强调稳固与“扎根”。
制作时,需融入匠人的指尖血,并辅以特定的“安宅定基咒”,完成后置于门户或特定方位,可预警、驱散低阶游魂,并能一定程度上削弱强大怨灵的冲击。
就是它了!
我没有任何犹豫,立刻动手。
将爷爷工具箱里的家伙事一一取出,那柄深紫色的刻刀握在手中,竟有种奇异的贴合感,仿佛它本就该在我手中。
按照手札所述,我选了一种颜色深褐、质地厚实的特制纸张,又挑出几根浸泡得泛着暗金色的老竹篾。
削篾、扎骨、裱糊……这些手艺我童年时看爷爷做过无数次,自己也曾笨拙地模仿过,此刻做来,虽算不上娴熟,但每一步都异常专注,心神沉静。
指尖被竹篾划破,渗出的血珠被我依照指示,小心地涂抹在纸偶的“心口”位置。
口中低声诵念着那拗口而古老的“安宅定基咒”,每一个音节吐出,都感觉手中的纸偶似乎沉重了一分,与我之间产生了一丝微弱的、难以言喻的联系。
当最后一点裱糊完成,一个高约一尺、造型拙朴、通体褐色的“守夜人”纸偶静静立在桌上。
它没有五官,只有简单勾勒出的西肢和躯干,但莫名给人一种沉稳、可靠的感觉。
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捧起,走下楼梯。
店堂里依旧安静,只有长明灯燃烧时细微的噼啪声。
我将“守夜人”端正地放在正对后门的那扇窗户下的角落里,那里是气息流转的关键节点。
放置好的瞬间,我似乎感觉到周围空气中那种无形的、粘稠的压力,稍稍减轻了一丝。
纸偶无声屹立,仿佛一个沉默的哨兵。
稍稍安心,但我深知这远远不够。
“守夜人”只能被动防御和预警,若要主动应对,甚至探查那口井的秘密,我需要更强大的手段。
再次翻动手札,我的目光被其中一页关于 “通冥纸鸢” 的记载牢牢抓住。
此物并非孩童玩物,而是阴扎匠的“眼睛”。
以特制的“薄冥纸”为面,轻灵“鬼哭竹”为骨,丝线需用“寡妇柕”(一种极细且韧的植物纤维)搓制。
制作难度极高,但一旦成功,匠人可通过特定仪式,将一缕心神依附其上,使其翱翔于阴阳缝隙之间,窥探常人所不能见之景,是探查险地、追踪灵异的无上利器。
然而,制作“通冥纸鸢”的材料要求极为苛刻,爷爷留下的箱子里,并没有“薄冥纸”和“鬼哭竹”。
手札中提到,这两种材料,通常只能在……“阴气汇聚、生死交界” 之地才能找到。
一个地方的名字,瞬间浮现在我脑海——镇外的乱葬岗。
那是小镇年代最久远的坟场,早己废弃多年,荒草及腰,碑石倾颓,平日里连拾荒的都很少去。
绝对是符合描述的“阴气汇聚”之地。
去?
还是不去?
理智告诉我,那地方绝对比这铺子危险十倍。
但脑海中又响起小雅那湿漉漉的声音:“井里的阿姨……让我叫你下去陪她。”
被动等待,无异于坐以待毙。
爷爷当年是力有未逮,而我,若想活下去,若想弄***相,就必须拥有比他当年更强的力量和手段。
冒险,是唯一的出路。
下定决心后,反而平静下来。
我将爷爷的刻刀贴身藏好,又从那捆特制彩纸中挑出几张颜色最深、质地最韧的,裁剪成巴掌大小,依照手札中一门粗浅的 “驱邪印” 的图样,用掺了朱砂的墨汁,全神贯注地绘制起来。
每一笔落下,都感觉精神似乎被抽走一丝,绘制完成的瞬间,那符印仿佛有微光一闪而逝,拿在手中,能感觉到一丝微弱的暖意。
我一连绘制了七张,首到感到头脑有些发晕才停下。
将这些驱邪符小心地揣进口袋,我又准备了一卷结实的麻绳、一支强光手电。
看了一眼窗外,天色己经蒙蒙亮,雨不知何时停了,但天空依旧阴沉得像块脏抹布。
黎明前后,正是阴阳交替,气息最混乱的时候,但也往往是某些夜间活跃的东西蛰伏的时刻。
这是最好的,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。
我最后看了一眼角落里的“守夜人”纸偶,它沉默地立在阴影中,仿佛在为我送行。
深吸一口带着潮湿寒意的空气,我轻轻拉开店门,闪身而出,融入将明未明的灰暗天色里。
街道空无一人,寂静得可怕。
我的脚步声在青石板上回荡,传出老远。
目标明确——镇西头的乱葬岗。
我必须赶在太阳完全升起前,找到“薄冥纸”和“鬼哭竹”。
否则,等到夜幕再次降临,无论是这路上,还是那乱葬岗,都将是另一番恐怖的光景。
而井下的那位,恐怕不会给我太多时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