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数据化世界

>>> 戳我直接看全本<<<<
阳光透过百叶窗,在病房的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替的条纹。

林宪靠坐在床头,目光平静地追踪着空气中悬浮的尘埃。

在他的视野里,每一颗微粒的运动轨迹都被实时解构为一条条随机的布朗运动路径,伴随着概率云和扩散系数的微小数值浮动。

粒子群运动模型:符合经典统计力学规律,无明显外部能量干预。

这己经是他在这个“新世界”的第三天。

最初的震惊早己被一种更为熟悉的研究热情所取代。

这个充斥着“异常”的世界,在他眼中,只是一个规则更为复杂、亟待建立新模型的巨大实验室。

他开始系统性地测试自己的能力。

首先是观察。

他将注意力集中在进来换药的护士身上。

护士小姐面带微笑,语气温和,但在林宪的视野里,她的周身笼罩着一层极其微弱、不断波动的能量场——像是心电图的频谱分析图,伴随着情绪的变化(担忧、放松、一丝不耐烦)而呈现出不同的波形和频率。

观察目标:普通人类(医护人员)能量场属性:生命体征相关生物电,叠加低强度、无序的情绪波动(担忧频谱峰值:0.03Hz,放松态:0.01Hz)。

结论:负面情绪并非咒力唯一来源,但可能是其高效催化剂或特定频段放大器。

接着,是控制。

他闭上眼,将意识沉入体内。

那里,一股微弱但确实存在的气流——咒力,正按照某种本能的、低效的路径循环。

他尝试用意念引导它,如同前世操控精密的实验仪器。

第一次尝试,咒力如同脱缰的野马,猛地窜动,导致他指尖微微一麻,视野中闪过一个能量逸散警告。

第二次,他放缓了节奏,将其想象成需要精确控制的流体,尝试建立一个简单的PID控制器模型,用反馈机制来调节其流量和方向。

正在构建内部控制回路…响应延迟:较高,稳态误差:±5%… 优化中…过程缓慢而艰难,但每一次微小的成功,都伴随着视野中数据的更新和模型的优化。

他能“看到”咒力回路的传导效率从最初的12%缓慢提升到15%,能量输出的波动范围在逐渐收窄。

下午,病房里的电视播放着新闻,主持人用平稳的语调报道着某地发生的“煤气泄漏”和“集体幻觉”事件。

林宪的目光扫过屏幕,捕捉到了新闻画面角落里,那一闪而过的、普通人无法察觉的空间扭曲数据和异常能量读数。

信息关联:新闻报道“不幸事件”与诅咒活动存在高度相关性。

地理分布模型初步建立…他开始在脑海中勾勒这个世界的轮廓。

诅咒、咒术师、隐藏在表世界之下的里世界… 所有这些,似乎都可以被纳入一个更大的、尚未被理解的系统之中。

傍晚,当一位身材高大、面容严肃、戴着墨镜的黑衣男人走进他的病房时,林宪的“数学之瞳”自动激活。

新目标进入观测范围。

能量场强度:极高。

结构复杂度:高。

稳定性:极佳。

初步分析:能量场呈高度结构化形态,疑似存在多个稳定“术式”节点,符合高阶咒术师特征。

能量流动方程近似于……(数据不足,无法完全解析)男人在他床边站定,声音低沉:“林宪?

我是东京都立咒术高等专门学校的老师,夜蛾正道。”

林宪抬起头,视野中的数据流并未干扰他外表的平静。

他点了点头,语气如同在实验室里确认一个己知的参数。

“夜蛾老师。

我注意到你身上的能量回路,至少有三处节点的利用效率低于理论最优值。”

夜蛾正道那严肃的表情,微不可查地凝固了一瞬。

>>> 戳我直接看全本<<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