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惊世之策
当赵云护着甘糜二位夫人和幼主阿斗,冲破最后一道曹军散兵的阻截,抵达汉津口岸时,东方己露出熹微的晨光。
河面上,关羽率领的水军船队正严阵以待,船头火把映照下,刘备焦急的身影清晰可见。
看到赵云一行疾驰而来,尤其是看到马背上的两位夫人和婴儿,刘备几乎是从船头跌跌撞撞地冲了下来。
“夫人!
阿斗!”
刘备声音哽咽,一把从糜夫人手中接过襁褓,看到儿子安然入睡的小脸,这位屡经磨难、年近半百的枭雄,眼眶瞬间红了。
“主公,云……幸不辱命!”
赵云翻身下马,虽然浑身疲惫欲死,但依旧持枪抱拳,身形挺拔如松。
他刻意站在了糜夫人身侧半步的位置,形成一个微妙的保护姿态。
“子龙!”
刘备激动地抓住赵云的手臂,用力摇晃,“辛苦你了!
备险些折损爱将,又失妻儿!
此恩,备永世不忘!”
说着,竟要躬身行礼。
赵云连忙侧身避开,沉声道:“此乃云分内之事,主公万不可如此!”
这时,诸葛亮羽扇轻摇,从刘备身后走出,他的目光先是欣慰地扫过安然无恙的两位夫人和阿斗,随即落在了赵云身上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。
他注意到赵云马鞍旁那柄形制非凡的长剑,也注意到了赵云虽然血染征袍,但眼神却异常清明冷静,不见寻常武将血战后的狂躁或虚脱。
“若非子龙将军神勇,我等今日恐难全身而退。”
诸葛亮的声音温润,却带着一种洞察的力量,“观将军神色,似乎此行收获,不止于救回主母少主?”
此言一出,刘备也回过神来,关切地看向赵云。
赵云心中暗赞诸葛亮眼光毒辣。
他深吸一口气,从怀中取出那卷从夏侯恩处得来的简陋地图和口供记录,双手呈上。
“主公,军师。
云在突围时,偶遇曹操背剑官夏侯恩,将其擒获,缴获此剑名为‘青釭’,乃曹操宝剑之一。”
他先指了指马鞍旁的剑,随即目光炯炯地看向刘备和诸葛亮,“更重要的,云从其口中,逼问出曹军此番追击的虚实!”
“哦?”
刘备和诸葛亮同时动容。
诸葛亮接过那卷帛书,迅速展开,就着火光观看。
赵云在一旁清晰禀报:“据夏侯恩所言,曹纯率领的虎豹骑是前锋主力,距此己不足三十里。
另有数路偏师,约万人,正从侧翼包抄,意图断我軍前往江夏之路。
此外,曹军大队辎重粮草,因携带攻城器械,行动迟缓,尚在五十里外的当阳桥以北扎营。”
他顿了顿,语出惊人:“主公,军师,曹军骄横,料定我军只顾逃窜,绝不会想到反击。
其粮草营守备相对空虚。
若我军能派出一支精锐轻骑,趁其不备,连夜疾驰,焚其粮草!
即便不能尽毁,也足以令曹操震恐,延缓其追击速度,为我军民渡江争取更多时间!”
这番话,如同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巨石!
在场众人,包括刚安置好夫人的张飞,都瞪大了眼睛,难以置信地看着赵云。
主动袭击曹操的粮草?
在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,如丧家之犬般逃到这里的时候?
这想法太过大胆,太过匪夷所思!
张飞性急,率先嚷道:“子龙!
你莫不是杀昏了头?
俺们现在兵不满千,将不过关、张、赵,能逃出生天己是万幸,怎还敢去撩拨曹贼虎须?”
刘备也面露犹豫,看向诸葛亮:“军师,你看这……”诸葛亮的目光却死死盯着地图,羽扇轻摇的速度慢了下来。
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,推算着各种可能性。
赵云带来的情报,不仅详细,而且极具针对性。
更重要的是,这个建议虽然冒险,却并非毫无胜算,恰恰抓住了曹操“骄兵”的心理弱点。
“置之死地而后生……”诸葛亮喃喃道,眼中精光越来越盛,“子龙将军此策,虽险,却是一步活棋!
若成功,可挫曹军锐气,大涨我军威风,更能让江东孙权看到,我军并非毫无还手之力,于日后联合抗曹,大有裨益!”
他抬起头,看向赵云的目光充满了惊奇和赞赏:“将军不仅勇冠三军,更有如此韬略胆识,亮,佩服!”
刘备见诸葛亮也赞同,又看到赵云那坚定自信的眼神,一股久违的豪情也涌上心头。
他颠沛半生,屡战屡败,何尝不想狠狠反击一次?
“好!
就依子龙之计!”
刘备终于下定决心,“云长水军接应百姓渡江,翼德随我整顿军马,准备接应。
子龙,你……主公!”
赵云再次抱拳,声音斩钉截铁,“此策是云所提,云愿亲率敢死之士,前往破敌!
若不能成功,提头来见!”
他需要这场胜利来证明自己不仅仅是猛将,更需要用行动彻底扭转刘备集团流亡逃窜的被动心态!
诸葛亮与刘备对视一眼,均看到对方眼中的决断。
“准!”
刘备重重拍了拍赵云的肩膀,“子龙,一切小心!
我等你捷报!”
“遵命!”
赵云转身,挑选了百余骑尚有战力的精锐。
他们饱餐战饭,检查兵器马匹,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,如同幽灵般,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汉水北岸的密林之中,首扑曹军粮草大营。
关羽站在船头,抚须远眺,沉声道:“子龙今日,似乎与往日不同。”
诸葛亮轻摇羽扇,嘴角含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:“非只勇烈,更添谋略。
真乃天赐汉室之福将也。
或许,天下之局,将因他而变。”
远处,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,照亮了滚滚东去的汉江水。